前言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文件管理和备份都未引起我的足够重视,甚至连号称值得你去买一台mac的Time Machine备份工具我都从来没用过,直到去年的两次data丢失事故让我蒙受巨大损失。一次误删了电脑桌面上的所有文件,包括实验数据和在写的论文全部无法找回,而最新的备份已经是数月以前的了。第二次是发现手机里存储的很多照片莫名其妙模糊损坏,而这些照片并没有被存到电脑和硬盘,于是珍贵的回忆就此丢失。事后反思,如果某天我的电脑或者手机丢了那将会是怎样的灾难,细思极恐之下入手1T移动硬盘开始定期备份数据,也是从那时开始了解云盘工具的使用。
之所以说是文件管理的迷思,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流,不同类型的文件如何分类收纳,散落在不同设备不同app里的文件如何有机统一起来,如何使云端文件和本地文件互不冲突互为补充,如此种种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去解决,希望借由此次坚果云网盘的体验机会能够好好梳理一下。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我的文件管理现状
笔者目前理工科博士在读,常用硬件设备有Macbook Pro (256G),iPad Pro (64G),iPhone (128G)。Mac是主要的生产力工具,储存了日常科研需要的大部分资料,包括收集的文献,实验方案和数据,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目前也全在Mac端完成,定期使用Time Machine备份到移动硬盘。不会存储大量音乐和视频文件在设备中,文件总量并不大。至于iPhone,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介绍的,在我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我的「第二大脑」,拍照修图自我量化管理社交娱乐统统在iPhone上完成,其中就有接近30G的照片储存在iPhone中,而除了定期将iPhone整体备份到电脑以外,并没有针对这近九千张照片做额外整理工作,拖延症末期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隐患。iPad是新近购入的设备,目前扮演的角色是非科研写作和专业外学习工具,暂时没有太多文件管理的需求,接下来要探索的主要是将iPad与我的Mac和iPhone配合起来,我认为网盘工具在这方面会发挥巨大作用。
我的文件管理需求
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我希望能从以下两方面出发,探索坚果云服务能否解决我在文件管理上的困惑:
1、通过云盘备份工具确保设备里重要数据的安全;
2、通过对云盘工具的合理使用,打破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不同应用间的文件壁垒;
选择一款云盘服务的标准是什么?
- 稳定高效的连接,相对的隐私保证
早先「iCloud由云上贵州运营」事件引起激烈争论,孰是孰非不予置评,原本就有美区Apple ID的我也和很多人一样动过换区念头,最后也和很多人一样不了了之。现实之下安全和连接往往无法兼得,只能有限度妥协,这个限度取决于每个人的底线。坚果云是在移动端和PC端都提供了文件加密,并提供了二次验证、文件锁等安全功能供以选择。
- 长期安全存储数据
这个问题放到现实,要考虑的不仅有云盘服务公司的技术能力道德水平,还要考虑会不会哪天胳膊扭不过大腿被关停,所以我还是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 较强的第三方支持能力
归根结底云盘是一个收纳工具,从中取出我们需要的资料并定位到相应的应用中进行下一步的加工操作,整个过程是否流畅便捷是考验一款云盘服务工具是否实用的重要因素。坚果云这方面,是国内唯一一家提供WebDAV接口服务的网盘,可以通过该接口实现与Omifocus,notability,PDFexpert和扫描全能王等应用的数据同步和备份。这极大拓展了坚果云的使用场景。
- 本地和云端文件如何协调共存
除了照片,我并没有太多收藏类内容,大多数资料都需要经常查阅修改,每到此时总会陷入到底应该将文件归置于何处的纠结中。
- 通过云盘服务如何进行多设备多应用联动
这是我在购入iPad Pro后最想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是通过Office 365和OneDrive实现Office文档实时同步,在不同设备上进行修改。以及使用支持iCloud同步的笔记应用Bear和文档写作工具Ulysses,这两个应用自带的文档管理体系让我不用纠结写出来的东西应该保存在哪里,我觉得这种模式也体现在iCloud Drive的文件管理中,不同功能的应用储存不同类型的文件。这种模式在以app为核心的ios系统或许十分合理,但是放到桌面级系统中却会让我感到不舒服,毕竟长期的思维模式还是按主题事项来归纳文件,单个文件夹类可以有Office文档,图片,视频等等各种类型的文件。也正因为如此,我并未使用iCloud作为我的主力云盘。
坚果云基本功能体验
这部分将结合个人使用场景来谈谈我对坚果云的基本使用体验。讲真,坚果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icon真可爱。

- Mac端我更喜欢使用坚果云



OneDrive的Mac客户端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同步工具,除了同步文件夹以外无法进行其他有效操作,全需要依赖登录网页端。至于iCloud Drive,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与Mac集成度最高的,但是正如之前提到的它根据app里管理文件的模式并不适合Mac端,在一堆app文件里夹带几个自己创建的文件夹,所以这种使用体验我是拒绝的。

- ios客户端使用体验因人而异
ios端主要承担诸如文件查阅,单个文件上传等轻量级操作,因此对客户端的要求不高,稳定简洁即可。不过仔细体验下来可以发现,除了文档目录都占据主体地位意外,坚果云和Onedrive的客户端设计思路是大不相同的。这点从二者的底栏排布就可以看出。
1、坚果云中离线文件地位更突出:第二项收藏栏可快速查看离线文件,但是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认为直接命名为离线相比收藏更直观,二是收藏栏中的书签栏功能容易引起困惑,其实这里是查看重要文件的入口,更应该命名为收藏。



- 同步速度和文件安全
目前,制约我网盘同步速度的最大因素其实是10元/月的渣渣校园网,实际体验下来,上传1GB的文件大约需要10分钟。不过坚果云支持文件增量同步,因此后续文件的同步速度应该不会差。至于文件安全性,坚果云官网介绍是采用AES加密技术和冗余备份技术,不明觉厉。
- 重要文件夹双重同步
正如前文所述,因为目前OneDrive中同步了我当前需要处理的重要资料,我选择了将OneDrive的同步文件夹直接拖到坚果云的同步列表中,就完成了简单的双重同步操作,后续日常操作并未有任何改变。

坚果云特色功能体验
这里向大家介绍的两个功能不一定是坚果云特有的,却是我在体验过程中觉得值得专门说一说的闪光点。
- 任意位置多文件夹同步
- 快捷文件传输分享
– 链接有效时限;
– 链接访问密码;
– 是否禁止下载:开启该选项后,对方仅能对文件进行预览,而无法下载;
– 是否允许上传:开启该选项后,对方可在分享的文件夹中上传文件。

结语
- 本次体验未尽之处
受限于我的使用场景和需求,有些功能我没有进行体验,在此进行说明:
2、文档共享,没办法,周围亲密到可以共享的人都没有使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学生也没有协作办公需求;
- 坚果云的选择
这里再总结一下我的文件管理需求,即:
2、文件资料以文稿为主,体量偏小;
3、希望通过云端进行多设备多应用联动。
